项目资金能够帮助汽车、消费品、食品和饮料、医疗、制造业以及科技行业的跨国和国内领先企业规划、投资并运营光伏项目,该项目产生的电力将以提前约定且低于电网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后,可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稳定增收的扶贫效果。如今,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一改过去依靠低保金等民政救助资金维持生活的现状,扶贫由输血变成造血,贫困户有了增收途径,脱贫有了希望。
这是合肥市光伏扶贫项目,全部由市财政出资,农户不用出一分钱。供电企业需抓紧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满足光伏发电上网需求。此外,在偏远山区,无论是在村民屋顶建分布式光伏设备,还是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都可能面临电力设施难以配套等问题。该镇副镇长单世立告诉记者:整套设备安装后,成本价在3万元,使用寿命可达25年。二是应调动金融机构对光伏发电的积极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有效衔接良性互动,降低农村光伏电站建设门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该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副局长时培甫对记者说: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我省扶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完善配套加强管护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2015年,全省落实光伏扶贫建设资金约12亿元,累计建成户用光伏扶贫电站31350座、9.4万千瓦。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红河县政府很快向各大光伏企业抛出橄榄枝,就光伏扶贫试点项目进行招标。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资金忧虑,红河县扶贫办还争取到了优厚的融资政策。在红河县乐育乡,首批试点农户已开始坐享光伏红利时间追溯到该项目实施之初,红河县是如何与光伏扶贫、与汉能结缘的呢?早在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实施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计划用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近日,云南省首个汉能光伏扶贫项目成功并网,红河县首批安装汉能光伏发电的100户贫困家庭,很快将开工发电,率先享受到光伏红利。红河县部分汉能光伏扶贫项目2015年6月,红河县上报的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实施方案获得省政府扶贫办和省能源局的正式批复,成为云南省首批试点县之一。
红河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汉能的光伏组件寿命在25年以上,无论是经济回报还是可持续性,都能够基本解决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该扶贫项目由汉能与红河县政府共同策划推进,于2015年7月正式开工。
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红河县政府很快向各大光伏企业抛出橄榄枝,就光伏扶贫试点项目进行招标。汉能凭借其在业内的薄膜技术优势和品牌实力,获得了乐育乡100户试点扶贫项目的投建权,与红河县全面展开合作。近日,云南省首个汉能光伏扶贫项目成功并网,红河县首批安装汉能光伏发电的100户贫困家庭,很快将开工发电,率先享受到光伏红利。我们首先在乐育乡选定了100户贫困家庭作为试点,在每户的屋顶安装了汉能家用式光伏发电系统,每户装机容量为3KW,所发电量采取全额上网的方式接入南方电网。
红河县光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光伏扶贫的先天优势,当地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依靠这种新型扶贫模式带动红河县人民脱贫致富。在红河县乐育乡,首批试点农户已开始坐享光伏红利时间追溯到该项目实施之初,红河县是如何与光伏扶贫、与汉能结缘的呢?早在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实施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计划用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据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这样的方案,农户一分钱都不需要掏,信用社贷款也可从未来几年的发电收益中抵扣,待逐年还清贷款后,农户就能坐享所有发电收益了。为了解决贫困户的资金忧虑,红河县扶贫办还争取到了优厚的融资政策。
试点方案中中明确了这一点,投建成本由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州级财政资金配套、贫困农户各出资三分之一筹集,并且,农户自筹部分还可以享受农村信用社的贴息贷款。据悉,红河县将持续推进光伏扶贫产业,利用这一精准扶贫方式带领当地所以脱贫致富;而汉能将继续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全力推动红河县的扶贫事业和光伏产业发展。
按照红河的光照数据测算,每个家庭年平均发电量可达约3千多度,平均每年能够为每个家庭带来约3千元的发电收益。红河县部分汉能光伏扶贫项目2015年6月,红河县上报的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实施方案获得省政府扶贫办和省能源局的正式批复,成为云南省首批试点县之一。
红河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汉能的光伏组件寿命在25年以上,无论是经济回报还是可持续性,都能够基本解决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高平市现有12个贫困村,3200户贫困户,10500贫困人口,其中野川镇沟南村、圪台村为采煤沉陷区整体移民搬迁村,寺庄镇李家河村、芦家峪村、河泊村、建宁乡冯庄村、北诗镇野沟村、米山镇窑栈村、石末乡西瑶村、东靳寨村、原村乡西坪村、神农镇西坡上村10个贫困村为产业项目扶持村。原村乡西坪村依托种植香椿和香菇的地理优势,制定了光伏发电+特色种植项目,重点解决贫困户的就业和增收问题。为帮助10个贫困村形成主导支撑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高平市结合10个贫困村的基本情况,下功夫找准贫困原因,因村施策,制定了以光伏发电+为主的脱贫措施,进而带动贫困村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经济林种植、农家乐等产业项目的统筹发展。米山镇窑栈村结合养羊传统,制定了光伏发电+特色养殖项目,当前4栋羊舍主体完成,已引进50只种养,预计明年可引进600只。在北诗镇野沟村的带动下,9个贫困村也结合各村实际,依托光伏发电,制定了具体的光伏发电+产业脱贫项目。
同时为确保电网并网的畅通,高平市电业局将对10个贫困村进行统一的高低压线路改造和变压器扩容。石末乡西瑶村与东靳寨村,制定了光伏发电+生猪养殖项目,将光伏发电板安装在养猪房房顶,在并网发电的同时发展养猪,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可享受省、晋城市每瓦补助3元的安装费,其中贫困户还可享受市政府一次性每瓦再补助1元的安装费。河泊村制定了光伏发电+香菇基地+老黄梨项目,安装70户分布式发电站,利用村上的52栋蔬菜大棚进行改造种植香菇,同时对老梨树进行改造,引深黄梨深加工项目,提高黄梨增加值。
在推进光伏发电+中,高平市以光伏发电为重要抓手,采取了企业+银行+农户的方式,扎实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安装。目前,野沟村高低压线路及变压器扩容全部改造完成,一块块整齐的太阳能电池板已在部分村民的屋顶上安装完成,蔬菜大棚的土建工作也已经开始动工。
芦家峪村和建宁乡冯庄村依托光伏发电制定了光伏发电+经济林种植项目,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中药材及果树的种植。为解决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资金问题,高平市还与晋城银行进行协调对接,贫困户可通过晋城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安装资金问题。神农镇西坡上村采取了光伏发电+农家乐的脱贫项目,在53户贫困户的房屋上安装发电站,同时依托羊头山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开设农家乐和采摘园,实现村民的双丰收和贫困村脱贫的多元化发展。其中高平市与山西融高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对接,对10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安装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再利用村集体的房屋,安装集体发电站。
同时进行规模设施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特色养殖、经济林种植、开设农家乐等也将享受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北诗镇野沟村作为高平市光伏发电的整村推进示范村,采取了光伏发电+蔬菜大棚的脱贫措施,安装45个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1个15千瓦的村集体发电站,建设20栋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目前,10个贫困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以关键时间为节点,加快向前推进,确保2016年底广大贫困户及农户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可直接受益。寺庄镇李家河村制定了光伏发电+煤矸石砖厂项目+黄梨提升项目,安装60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一座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厂,种植玉露香梨与晚秋黄梨。
冬季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以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稳定脱贫为目标任务,以产业项目为重要抓手,集中优势力量,对高平市10个贫困村开展了光伏发电+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据了解,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5千瓦的用户每年收入可达到7000元以上,第二年可收回成本,同时种植蔬菜大棚可以有效化解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
河泊村制定了光伏发电+香菇基地+老黄梨项目,安装70户分布式发电站,利用村上的52栋蔬菜大棚进行改造种植香菇,同时对老梨树进行改造,引深黄梨深加工项目,提高黄梨增加值。在北诗镇野沟村的带动下,9个贫困村也结合各村实际,依托光伏发电,制定了具体的光伏发电+产业脱贫项目。神农镇西坡上村采取了光伏发电+农家乐的脱贫项目,在53户贫困户的房屋上安装发电站,同时依托羊头山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开设农家乐和采摘园,实现村民的双丰收和贫困村脱贫的多元化发展。寺庄镇李家河村制定了光伏发电+煤矸石砖厂项目+黄梨提升项目,安装60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一座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厂,种植玉露香梨与晚秋黄梨。
石末乡西瑶村与东靳寨村,制定了光伏发电+生猪养殖项目,将光伏发电板安装在养猪房房顶,在并网发电的同时发展养猪,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据了解,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可享受省、晋城市每瓦补助3元的安装费,其中贫困户还可享受市政府一次性每瓦再补助1元的安装费。
同时进行规模设施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特色养殖、经济林种植、开设农家乐等也将享受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同时为确保电网并网的畅通,高平市电业局将对10个贫困村进行统一的高低压线路改造和变压器扩容。
目前,10个贫困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以关键时间为节点,加快向前推进,确保2016年底广大贫困户及农户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可直接受益。北诗镇野沟村作为高平市光伏发电的整村推进示范村,采取了光伏发电+蔬菜大棚的脱贫措施,安装45个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1个15千瓦的村集体发电站,建设20栋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迎头赶上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